报 告 人:万颖 上海师范大学
报告时间:2025年11月12日(星期三)上午10:00
报告地点:新能源大楼315会议室
报告摘要:
精准催化是推动能源与化学品催化技术实现突破性进展的核心。通过对催化活性位点的精准设计与合成,实现对化学键定向活化并转化为目标产物的原子经济性反应路径的精准调控。我们的研究工作聚焦于创制面向精准催化的介孔碳载金属催化剂。
首先精准测量了金属d或氧化物/硫化物的p电荷密度,发现其能作为表征催化活性的描述因子,据此提出了基于催化剂构-效关系中结构描述因子的金属(氧化物/硫化物)催化材料设计原理;制备了新型介孔碳载金属催化材料,利用长程有序的介孔结构及局域配位环境,精准调控了金属d电荷密度等几何和电子结构;在介孔限域空间内,实现了对传质和化学反应过程的调控,建立了化学键变化最少、反应路径最短和碳排放最低的介孔碳限域精准催化新体系。例如在2-甲基-3-丁炔-2-醇(MBY)选择加氢制2-甲基-3-丁烯-2-醇(MBE)的反应中,基于d电荷密度设计原理,创制了具有高d电荷密度的Pd/介孔碳催化剂,改变了MBE吸附构型,打破了能量约束关系,具有最高d电荷密度Pd催化剂的转化频率是Lindlar催化剂的17倍,且在MBY转化率接近100%时仍保持约95%MBE选择性;创制了高d电荷密度的Pd/介孔碳复合体催化剂,改变了吡咯、噻吩分子吸附构型,实现其C2和C5位C-H键的同时活化,一步定向合成双芳基产物,且目标产物选择性接近100%,缩短传统均相催化的反应步骤。

万颖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主要从事碳载金属催化剂设计与结构调控策略及其在高端精细化学品、超级纤维单体、储能电池中应用的研究工作。在Nat. Catal.、Nat. Commun.、JACS、Angew. Chem.、Chem、Natl. Sci. Rev.等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5件;合著《Ordered Mesoporous Materials》等3部专著;任期刊Chem. Synth.绿色催化领域责任副主编、Chin. J. Catal.编委、第10和11届国际介观结构材料协会秘书长、中国化学会催化专委会、纳米化学专委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