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苏州大学能源学院!

学术报告:柔弹性透明电极及其器件应用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4-13浏览次数:543

报告题目:柔弹性透明电极及其器件应用

报告人: 曾海波,南京理工大学教授

报告时间:2015年4月14日下午2:30

报告地点:物理科技楼101报告厅

报告摘要:最近电子学和光电子学器件出现了一些新的有趣成员,包括电子皮肤、可穿戴器件、可植入器件等等,从而对电极提出了高透明、高导电、柔性、可拉伸等新要求。对此,本报告报道我们在柔弹性电极及其器件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一方面,掺杂氧化物纳米晶可以避免稀有金属铟的使用,我们发展了一种普适性的一锅法,可以方便的制备各类掺杂氧化锌墨水,能够与各类墨水打印技术兼容,从而获得高质量透明导电薄膜,典型性能为在透光性为87%时方块电阻可低至112Ω/sq,这是当前报道的基于溶液法氧化物纳米晶的透明电极最好性能,用于OLED器件输出性能与采用ITO/PET时相当。另一方面,金属纳米线网络电极具有更高导电性,但银线电极较贵,而铜线电极容易氧化,我们通过发展铜纳米线的高质量表面合金化,从而将抗氧化能力从几天提高到1200多天,组装的导电弹性体在遭遇强烈的弯曲、拉伸等形变时导电性能保持高稳定性,能应用于可拉伸OLED上面。

个人简介:曾海波,1977年4月生,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纳米光电材料研究所所长。2006年中科院固体物理所获博士学位,曾工作于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日本国家材料科学研究所。先后获得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2008年)、日本JSPS海外特别研究员基金(2009年)、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2011年)、首届国家优秀青年基金(2012年)、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13年)、霍英东基金会优秀青年教师奖(2014年)。

长期从事纳米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前期聚焦于“纳米晶光电功能的缺陷效应”,2010年提出的氧化锌蓝色发光机制已被引用500余次(AFM 2010, 20, 561),2015年设计的新型二维半导体砷烯锑烯获得Nature等10多个媒体亮点报道(Angew 2015, 54, 3112),目前致力于“纳米光电材料穿戴式器件”研究。共发表SCI论文110余篇,SCI引用4500余次。近5年来,署名国内单位,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0篇,包括《Nano Letters》、《Advanced Materials》、《Angew. Chem. In. Ed.》等影响因子10以上15篇,SCI他引3500次,单篇超过100次7篇,最高550次,获得Nature、Nature-Asia Materials等亮点报道30余次。现主持973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担任南京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纳米材料与器件分会理事、Elsevier出版社《Current Applied Physics》编辑等学术兼职。